公司股權分配不能全部分給合伙人,要有長遠眼光為以后的發(fā)展做打算,預留新的合伙人,激勵優(yōu)秀員工的份額,還有未來需要引進的投資人需要稀釋的份額。但是分的時候又要顧及合伙人的利益,不能讓他們因為股權分配無心工作。那么合伙企業(yè)該如何劃分股權結構?跟隨上海注冊公司網(tools.339sy.cn)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。 一、合伙企業(yè)該如何劃分股權結構 (1)股權結構不要平均化。在美國,幾個創(chuàng)始人平分股權,公司也能做起來。但中國正相反,能夠做起來的公司,更多還是一股獨大。比較成功的模式是這樣的,有一個大股東,是決策的中心;另外搭配幾個占股10個點或8個點的小股東,有話語權,能跟老板唱唱反調。基于這樣的一個模式,既保持有不同的意見,又有人拍板。 (2)股權分配。利益結構要合理。出資形式可以現金,實物,知識產權等,現金以外出資需評估或者大家協商一下,按價值設定股權比例。也就是說,資金算一部分,工作能力算一部分,原來的背景、將來的貢獻也算一部分,從這三個層面來劃分股權比例。股權分配的基本原則是,利益結構要合理,貢獻要正相關;镜脑瓌t就是股權只發(fā)給不可被替代的人,可被替代的人一般不需要股權。 (3)設立防沖突機制。我們看到股權分散的企業(yè),一般都是建議,一是先做好股權集中,二是設立防沖突機制,F在通行的做法就是大家會簽訂一個共同發(fā)起公司的協議書,把各自的權利、義務包括發(fā)生糾紛的解決辦法,全部白紙黑字約定清楚。防止某個股東因為一定的原因必須離開而產生矛盾。 (4)要適時發(fā)放期權。不同的公司不太一樣,互聯網類公司一開始設立,可能就會留有期權池,但是有一些公司可能是會晚一些。時間點根據業(yè)務發(fā)展來定。一般做一次期權激勵(什么叫股權激勵),拿出不超過10%的股份比較合適。 二、什么是合伙人 合伙人,通俗的理解就是一起做事的人,在創(chuàng)業(yè)層面,我的理解應該是能背靠背,各自獨當一面,實現各自包括研發(fā)、運營、資金、渠道等優(yōu)勢有效整合的團隊,合伙人之間緊密聯系、不可相互替代。只有這些合伙人才可以參與股權的分配。 三、劃分股權結構要考慮的因素 1、出資。如果所有合伙人都是同意按比例出資,各方資源優(yōu)勢基本相當的,則直接可以按出資比例分配即可。如只有部分合伙人出資,則應取得比沒有出資的合伙人相對多的股權。 2、項目的CEO應取得相對多的股權。因為CEO是合伙事業(yè)的靈魂,對公司負有更多的擔當。只有CEO取得相對多數的股權,才有利于創(chuàng)業(yè)項目的決策和執(zhí)行。 3、綜合評估每個合伙人的優(yōu)勢。比如,有些項目的啟動,不需要太多資金,而是依賴某位合伙人的專利;有些項目需要創(chuàng)意,產品僅是技術實現;有些項目,產品并不具有絕對的市場優(yōu)勢,推廣更重要;有些項目,可能某個合伙人不需要怎么出錢出力,但只要其是合伙人,以后融資、導入項目所需資源、IPO就比較容易;各種情況,無法一一羅列。因此,對于具體情況,相應資源提供者,應占有相對多的股權。 4、科學評估每位合伙人在初創(chuàng)過程中各個階段的作用。創(chuàng)業(yè)項目的啟動、測試、推出等各個階段,每個合伙人的作用不一樣,股權安排應充分考慮不同階段每個合伙人的作用,以充分調動每位合伙人的積極性。 5、必須要有明顯的股權梯次,絕對不能是均等的比例。如果是三個合伙人,最為科學的比例結構是5:3:2。 |